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坤
近日,怪兽充电发布公告表示,董事会收到了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Trustar Capital及公司管理层拟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1.25美元现金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拟议价格为该提案日期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溢价74.8%,且较过去30个和6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分别溢价68.1%和70.1%。
而在这之前近2年时间以来,怪兽充电的股价都在1美元上下徘徊,在2024年初还曾跌至0.425美元/股,由于股价过低屡收纳斯达克通知函。
而当前在收到私有化要约后,怪兽充电的股价又出现猛涨,2025年1月6日涨幅近40%,公司股价从前一交易日的0.715美元/股回到了1美元上下。
被代理商起诉、被消费者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 收入缩水连年巨亏
2021年,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高调上市,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但上市以来,公司的业绩表现却难言乐观。2020-2024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09亿元、35.85亿元、28.38亿元、29.59亿元、8.60亿元,从上市的第二年即出现收入下滑20.84%,而在此之后营收规模也并未好转,2024上半年营收继续缩水53.72%。
更何况,一直以来虽然共享概念炒得火热,但怪兽充电的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下却很难真正实现盈利。其中,2020-2022年,公司的归母净亏损分别为31.31亿元、49.58亿元、7.11亿元。仅仅近两年,怪兽充电的才刚刚实现盈亏平衡,2023年及2024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74.10万元、882.90万元,还远谈不上弥补以往的近百亿亏损。
实际上,怪兽充电之所以业绩表现如此,本质上还是由于其经营模式。由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本身的竞争壁垒很低,对于下游的代理商及线下商家的激励基本上来自于分成/佣金。因此,怪兽充电每年需要拿出大把资金用于投放在销售与营销方面。2020-2023年,怪兽充电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1.21亿元、29.51亿元、27.12亿元、15.07亿元,用于支付代理商的分成及线下商家的入场费和佣金。
而怪兽充电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则是从重资直营逐渐甚至全部转为代理模式,由此缓解公司的经营成本压力。但这一转型对于怪兽充电而言,也在带来另一重压力。2024年以来,据媒体报道,多地代理商联合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怪兽充电存在严重的销售欺诈和服务缺失问题。在代理商斥资数百万元购入相关充电设备及服务后,怪兽充电的销售人员曾向代理商承诺日均流水收益,但在这之后,相关服务及承诺的收益均未能实现。
不仅如此,怪兽充电的产品及相关服务也愈发难以令终端消费者满意。除了已经众所周知的充电宝价格刺客、充电几小时就高达十几块钱以外,还有不少其他问题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消费体验。在黑猫投诉上,对于怪兽充电的投诉总量高达21203条,其中不乏“归还充电宝后仍计费”、“归还后仍强制扣款”、“充不进去电”、“充的还没有用的快”等问题。虽然涉及金额并不大,但对比购入一个充电宝也不过几十元,共享充电宝的消费体验不佳显然会影响消费者以后是否会选择使用。
近两年股价徘徊在1美元 高瓴、小米一路陪跑或损失惨重
如今怪兽充电走到可能面临退市的路口,曾经蜂拥而至争相入局的一众投资机构可能也未曾料到如此。
早在成立之初,怪兽充电就获得了小米、顺为资本、高瓴资本、清流资本等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仅2017年一年,怪兽充电就完成了从天使轮到B轮融资。直到公司2021年登陆纳斯达克,怪兽充电一共获得了6轮融资,累计融资款项超20亿元。可以看出,包括阿里、软银、高盛、顺为资本、蓝驰创投等明星资本,而高瓴资本和小米更是堪称一路陪跑,不仅几乎参与了每轮融资,在怪兽充电IPO时也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其中。
显然,一众机构寄希望于怪兽充电的“共享”概念,但怪兽充电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21年怪兽充电的招股定价为10.5-12.5美元,但最终上市发行价却低于此,为8.5美元,而上市后仅仅数日后股价便一路下行,之后便再无明显回升。近两年来,怪兽充电的股价始终在1美元上下徘徊,一路陪跑的各路资本,或损失惨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