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谈数字货币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原标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最新发言!
“从需求角度来说,亚洲经济体互联互通、快速发展,推动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启动并逐步走向实践。”10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央行数字货币连接全球经济体”研讨会上就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发表观点。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于2021年2月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泰国央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发起,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2024年6月6日,该项目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MVP)阶段。
货币桥项目发展迅速
周小川指出,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投资和供应链合作发展迅速,商务与旅游在内的人员往来与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跨国支付的需求愈发增长,也暴露出现行支付系统的一些不足。传统上,人们多使用美元或其他强势货币进行这些跨境支付,无法充分满足亚洲内部贸易、旅行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
他表示,在支付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成本,还需要避免因美元流动性不足、因美国货币政策和亚洲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不一致所带来的困扰,以及需要应对维护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方面的挑战。
周小川还表示,为满足上述需求,货币桥项目(mBridge)以及其他促进亚洲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地区之间有着很多合作的空间,特别是东盟国家、中国及海湾国家。”
货币桥建设需区分三种货币类型
谈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与跨境支付体系的关系时,周小川将现有的货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强势货币,具有自由可兑换、足够的流动性支撑、有效且深度的外汇市场、币值稳定等特征。这类强势货币主要是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人民币也在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里,但仍有一些差距。
第二类是准强势货币,这类货币也可用于跨境支付,但与第一类货币相比还有某些弱点,需要新的系统予以支持。他指出,当前货币桥发展的成员货币,包括人民币、港元、泰铢和阿联酋迪拉姆等货币可以归入这一类。
第三类货币相对较弱,汇率及外汇市场不够有效,可能面临一定的国际收支问题,货币可自由兑换程度不足,还需要外汇管制等。
周小川指出,货币桥项目发展需要区分三种不同货币类型。第一类货币间的跨境支付已经比较便利,尽管还有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但提升空间不太大。第二类货币间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以满足这些经济体互联互通的快速发展的需求。
“如果能够实现第二类货币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提升,那么可能也会逐步考虑一部分第三类货币。尽管可能会有些复杂,但如果有央行间的合作、支持,并非不可行。在货币桥上,可以使用强势货币、准强势货币以及某些第三类货币,但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各国本币的跨境使用。使用本币进行跨境支付对于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维护货币主权非常重要。” 周小川说。
货币桥与美元的使用并不互斥
有观点认为,货币桥或其他项目会对美元的地位和使用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周小川表示,实际上,货币桥主要是填补空白,货币桥与美元的使用并不互斥,取决于效率、成本、安全和用户选择。而美元能否继续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政府自身。如果美国把美元作为制裁武器使用,就会降低其他国家使用美元的便利度。
另一个问题是,美联储能否在亚洲提供足够的美元流动性。“这让我想起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次贷危机加剧,雷曼兄弟破产。美联储对一些西方国家安排了货币互换。韩国当时也寻求美元流动性支持,但美联储未能向韩国中央银行提供互换。于是韩国不得不寻求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货币互换,以防范流动性危机并保障贸易结算。”周小川说。
周小川还表示,美元主导的资产应当是安全的,市场也应当是有深度的。“因此,在我看来,货币桥与美元或其他强势货币之间的关系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取向。”
还有观点认为,货币桥项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可能会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存在替代关系。对此,周小川认为,货币桥更多的是一种跨境支付系统,支付系统会继续借助金融电讯系统。但跨境电商等小额交易的信息交互提出了一些新的、简化的要求。
此外,周小川还提到,SWIFT提供的全球金融通信设施,多年来成功服务于国际银行间通讯,给国际贸易与支付提供了便利。“SWIFT建立之初就强调要保持良好治理和业务中立,也就是不能被地缘政治压力所左右。‘9·11事件’之后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SWIFT需要展示将如何在业务和治理中保持中立,为国际银行间通信提供持续而有效的服务。”周小川说。